安全飞行3150小时,驾驶和试飞过26种机型,创造国内试飞史上10多个极限课目第一,遭遇过的空中险情达数十次……从“英雄试飞员”到“八一勋章”获得者,从军34年,李中华选择与“死神”对阵,用自己的航迹生动诠释了对党、对祖国、对人民的无限忠诚。
在李中华的柜子里有两样他最珍视的东西:一个是习主席为他颁授的“八一勋章”,一个则是有所有歼-10试飞员签名的飞机模型。
“开最新型的战机,做最惊险的动作,出最有分量的结论。”这是李中华选择成为试飞员那天就给自己定下的目标,这也是对他20多年试飞生涯最全面的总结。
1991年,李中华成为担负中国新型战机——歼-10飞机试飞任务的首批试飞员之一。“对国家投巨资研制的新型战机,我们就是掉脑袋,也要把它飞成雄鹰。”在歼-10试飞期间,正是凭着这样的责任感和使命感,李中华创造了歼-10飞机最大飞行表速度、最大动升限、最大过载值、最大迎角、最大瞬时盘旋角度速度和最小飞行速度6项国内纪录。在歼-10飞机试飞中,李中华65%的时间内飞的都是风险课目。而在他3150小时的飞行中,他曾20次空中历险,其中5次经历重大险情。
2005年5月20日,李中华和战友试飞的课目是“飞行员诱发振荡”。试飞过程中,系统突然报警,霎时飞机向右侧剧烈偏转,由大侧滑进入“倒扣”状态。
当时,飞机高度500米,飞行时速270公里,“倒扣”状态下,飞机副翼锁死,无法控制,在空中急速摔向地面。
座舱内,李中华和战友身体倒挂着,地面的麦田、公路等景物迎面扑来。在急速下坠过程中,李中华迅速关闭右侧的计算机总电源开关,恢复了飞机应有的机械操纵,迅速将飞机翻转过来。
生死7秒,飞机恢复正常状态时,距地面仅200多米!这一天是李中华离死神最近的一次。
或许在很多人的眼里,试飞员的工作就是处理空中险情。但李中华认为,试飞员首先是科研人员,在驾驶舱里的最高职责是体验航空器的真实性能,然后用最准确的操纵获得工程人员所需要的试飞数据。
那些年,李中华执着地探索着歼-10飞机的性能,几次突破并提高了歼-10飞机的性能指标。试飞员在空中哪怕很小的突破,对身处地面的设计师和工程师来说,都可能是一个巨大的飞跃。
曾经有航空领域的专家这样描述试飞员的“代差”:“第一代试飞员是勇气型的,具有‘蓝天拼刺刀’的勇敢;第二代试飞员是技术型的,试飞经验非常丰富;第三代试飞员是科研型的,他们不仅是新型战机的试飞者,也是设计研制的主要参与者。”
李中华,就是这样一名科研型试飞员的杰出代表。而现代战机的试飞任务,也呼唤全新的专家型试飞员。
1993年深秋,俄罗斯国家试飞员学校迎来了李中华和他的两位战友,在短短一年的学习时间里,李中华和两位战友就掌握了所有试飞理论和两个机种、六个机型的驾驶技术,成为我国首批国际试飞员。